在湘电集团电机试验站,总能看到一个身穿“湘电蓝”工装,穿梭在大型试验设备间的年轻身影。他就是刚获评“湖南省劳动模范”的90后小伙王增木,也是公司最年轻的技能大师、电机试验首席操作师。从2011年入职时的“试验小哥”到如今的行业标杆,他用硬核实力解锁了技能人生的“开挂剧本”,成为无数年轻人追崇的“技术男神”。
搞得了科研 啃得动硬骨头
00后看了都服的“试验王者”
在湘电的“明星项目”清单里,几乎每一个重大试验项目都烙着王增木的印记。作为90后技术骨干,他的主战场是公司最前沿的研发试验,从H系列储能发电机项目、十二相感应电机到某链传动驱动子系统、大型立式同步电机,从轴带永磁发电机、海上永磁风力发电机到40000kW超高效同步立式变频电动机、20Mvar和50Mvar分布式调相机,这些听起来就很“高大上”的项目,他都是试验负责人。最让年轻人惊叹的是在滇中引水项目中,他带着试验团队,在车间熬了60多个日夜,把国内首例超大功率电动机的试验数据磨到了“零误差”,用00后常说的话就是“这波操作太秀了”。
这个爱“搞事情”的90后从来不安于现状。别人做试验按流程走,他偏要琢磨怎么“玩出新花样”:搞出《大型直流系统满功率测试研究》等5项公司级科研,拿下2项国家专利,还带着团队搞了9项职工技术创新,其中1项拿了全国三等奖。最绝的是他写的论文《基于运行工况的大型电机效率测试研究》,把复杂的试验方法写成了行业“攻略”,连高校教授都点赞:“这才是一线工匠的硬核输出”。
赛场开挂 成长路上拒绝“躺平”
90后用实力打破“佛系”标签
翻开王增木的竞赛成绩单,简直就是“别人家孩子”的升级版:国家级一等奖、二等奖各1次,省级一等奖2次,还在“工业机器人”“智能制造应用技术”这些前沿赛项里拿奖拿到手软。但他说自己刚入职时也迷茫过,看着老师傅们秒修设备故障,就想着一定要练出这种“神操作”。于是别人下班打游戏,他泡在车间画电路图;别人周末追剧,他抱着专业书啃到凌晨。这种“硬核自律”让他从普通技工一路逆袭成高级技师、首席操作师,还解锁了全国技术能手、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、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、第二届湖湘工匠、湖南省国企工匠、湖南省百优工匠、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、湖南省国资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一大波荣誉,并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实力打脸“90后吃不了苦”的刻板印象。
更让年轻人觉得“可追”的是,他把技能成长玩出了“跨界感”,参与省级教育规划课题研究,编写高职高专“十三五”规划教材,甚至在论文里玩起了“技术科普”,为同行业进行大型电机效率测试时提供参考。有新员工说:“看王工的论文就像看技术攻略,原来搞科研也能这么酷!”这种打破常规的成长路径,成为了“最理想的职业打开方式”。
带徒如“打副本”
90后大师的“传帮带”有点潮
作为湘潭市“王增木技能大师工作室”的带头人,这个90后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很“潮”。别人搞培训照本宣科,他直接把课堂搬到试验现场,带着徒弟们在大型设备前“实战教学”;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当教练,他用游戏里“打副本”的思路制定训练计划,带着团队在全国赛场上拿下二等奖;就连日常交流,他也总能用年轻人听得懂的“梗”:“搞试验就像玩闯关游戏,每个数据都是BOSS,拿下它就能升级”。
在他指导过的年轻人里,既有95后技术骨干,也有00后职场新人,如今已有3人在国家级和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奖。有徒弟说:“跟着王工干,不仅能学技术,还能get到‘把工作做成热爱’的超能力。”这种亦师亦友的相处模式,让“工匠精神”的传承有了更青春的打开方式。
从普通试验员到技能大师,从行业新人到湖南省劳动模范,王增木用14年时间证明:90后不仅能扛大旗,还能把大旗扛得更稳更帅。当同龄人还在纠结“内卷还是躺平”时,他用行动给出了答案:在自己的赛道上专注深耕,每个平凡的岗位都能成为发光的舞台。正如他常对年轻人说的:“别想着一步登天,把每个试验数据吃透,把每次设备调试做好,你就已经在逆袭的路上了。”